王子约
在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面对政府机构的负责人,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出国考察。
在那次考察期间,一位外企负责人告诉李克强,当地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占企业整体投入的一半以上,甚至超过了政府的科研投入。李克强称,在中国,这一数字通常只有不到2%。
8月21日,李克强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历年获得者代表座谈交流。
李克强提出,推动科技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投入,也需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作用。
在座谈交流中,李克强强调,要转变中国过去依靠“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回顾上半年政府施政线路图,如何激发市场活力,鼓励企业和个体创新、创业成为主要内容之一。
《第一财经日报》统计发现,截至发稿,将创新、创业列为关键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有10次,而提及次数则高达46次,两项数据均位列首位。
在北京中关村某顶尖IT企业工作的赵秦告诉记者,类似微软这样的国际巨头近年纷纷将主要研发中心布局在中关村。中关村今年已经超越美国硅谷,成为世界上创新成果产出最快的区域。
这样的创新型产业园正在上海、天津、深圳、成都等多个城市形成,创新型产业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布局中的决定性因素。
赵秦称,过去中关村一些中小企业存在假货、拉客、欺诈等现象,但现在改变业态和技术创新成为主要竞争力。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数据,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6.6%,增速快于一、二产业,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的趋势。
最近一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以“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为创新驱动提供支撑”为主题。
30年高速发展,经济结构累积病灶逐渐显现,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严重。
“必须坦率承认,中国过去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口红利’,也就是中国人的勤劳。”李克强在前述会议上说,但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再持续依靠“人口红利”可能难以为继。
劳动人口研究专家蔡昉近日撰文指出,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经济目前处在增速换挡期,将经历一个经济增速减慢的过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培林对本报称,根据他们的研究,中国的劳动力年龄人口从2015年开始减少,劳动力总量从2012年已经开始绝对量减少。
对于这一现象,经济学家们不约而同提出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驱动型,转向主要依靠创新和生产率提高驱动型。
“如果我们8亿劳动者的技能普遍提高,中高端人才比例大幅增加,那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会发生什么样的质变?”李克强在前述会议上分析,“说到底,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要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的‘红利’。”
同时,对于科研工作者的一些羁绊,李克强也深表感慨。他说,一些科研工作者之前曾经告诉他,为了申请项目支持,他们每天的工作几乎“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对此,李克强强调:“要打破束缚人才的制度羁绊,不让他们被不必要的审批、评比所累。”
李克强还提出要鼓励后进,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据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成果,80%以上是在40岁之前取得的。”李克强说,“我们要加大对青年优秀人才的扶持,支持他们奇思妙想的创造,让他们有希望、有前景。”
“最近人们常常怀念上世纪80年代,怀念80年代的什么呢?我想,应该是那种不论资排辈、唯真唯实、敢想敢创新敢实践的氛围。”一位曾参与过1984年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又称莫干山会议)的学者昨日对本报称,中国经济面临转型,需再次拿出魄力打破体制束缚,为所有人特别是青年人提供创新的环境。
(原标题:李克强:靠“人才红利”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